怎么用杠杆买股票 徐汇区携手上交所,打造科创企业上市“预备队”
发布日期:2024-12-10 23:54 点击次数:86
存储芯片龙头澜起科技(688008.SH)、科研服务商泰坦科技(688133.SH),都是来自上海市徐汇区有代表性的科创板上市公司。
为紧抓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培育打造科创企业上市“预备队”,近年来,上海徐汇区不断发力。
3月28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徐汇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徐汇区科创企业“走进上交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全面注册制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研讨会在徐汇西岸顺利举行,该活动也作为2023年上交所资本市场上海综合服务周系列活动之一。
此次“走进上交所”系列活动的举办,旨在通过搭建金融机构与科创型企业互动交流平台,有效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创企业在上海核心区域壮大发展。构建区域内良好产业生态循环,全力支持具有创新实力和潜力的企业在徐汇做大做强。
据介绍,徐汇是全市最早建立企业上市工作体系的区之一,已上市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文化传媒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体现出了徐汇区的产业特色。其中,存储芯片龙头澜起科技、科研服务商泰坦科技已成为徐汇区科创板上市公司“名片”。
会上,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表示,徐汇是国家级双创基地、市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市金融中心新增长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借力资本市场助推企业发展。未来,徐汇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打造适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环境,打响徐汇“汇金上市服务”品牌。
近年来,徐汇区紧抓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启动“上市企业倍增培育工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数量20家、储备数量达到500家,不断打响徐汇“汇金上市服务”品牌。“十四五”期间已有7家企业境内外上市。
2023年,上海建科(603153.SH)登陆主板。上海建科改制前身系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目前公司形成了工程咨询服务、检测与 技术服务、环境低碳技术服务、特种工程与产品销售等多个主营业务板块。
“2004年,网络文学盈利模式成型后,网络生态发生了变化,阐释系统发生了变化,研究模式发生了变化,原本论坛时代的丰富样貌也发生了变化。”何平认为,早期的论坛和BBS系统中,既包括现代文学所沿袭下来的精神,也有类型文学沿袭下来的特质,在新小说论坛等论坛系统中,则形成了一种从纸媒延展向网络的书写方式。“很作者当时在网络上写作,网络文学没有这么高度产品化时,他们谈论最的是网络提供的写作自由,以及跟与自己内心有默契的读者的链接。李寻欢、今何在、宁财神等,当时都是金庸客栈的活跃创作者。从金庸客栈开始,清韵书院、天涯论坛……这一块基本没被传统文学研究者编织到叙述系统里。曾经的网络文学有过各种可能性,对这部分历史的研究将修复这一片中国文学的版图。”
随着上海建科的成功上市,徐汇区已累计成功助力140余家次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挂牌。截至目前,徐汇有上市挂牌企业70家,其中上市企业29家,挂牌企业41家。从行业分类来看,徐汇区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文化传媒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
徐汇区目前共有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分别是澜起科技、泰坦科技和星环科技-U(688031.SH)。
澜起科技是徐汇区首家科创板企业,其也是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低迷,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是半导体板块为数不多的亮眼“成绩单”。根据业绩快报,澜起科技2022年实现实现营业收入36.72亿元,同比增长43.33%,实现归母净利润12.99亿元,同比增长56.7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83亿元,同比增长43.04%。澜起科技表示,DDR5内存接口和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提升,以及津逮®CPU业务持续拓展,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泰坦科技成立于2007年,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型科研服务商,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科研试剂、特种化学品、科研仪器及耗材和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服务,覆盖了客户研发准备、研发过程、研发后期和生产质控等科学研发各个阶段。
2022年泰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21.66%,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滑12.31%。泰坦科技称,由于公司平台化属性,销售人员、仓储配送等固定投入有一定的提前性,导致公司的费用具备一定的边际效应,收入不及预期增长时对利润的影响较大。
星环科技主营从事大数据基础软件开发,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22年,星环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73亿元,同比增长12.62%;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魏中原
相关阅读这六年,科创板制度改革“试验田”效应不断放大,一系列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制度落地生根,持续为科创企业的突破奋进耕培沃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守正创新。
1340 11-05 07:14坚守“硬科技”定位,六年来取得哪些成绩?九大指标速览>>
851 11-05 07:07这是正大集团首次试水收购A股上市公司,也是“并购六条”发布后首单科创板公司作为收购标的案例。
30 144 10-30 20:25“香港是我们出海的第一站,也是回流的第一站。”
94 10-29 20:29科创板创新药公司中已有首药控股的康太替尼、百济神州的泽尼达妥单抗、特宝生物的怡培生长激素、康希诺的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10余款新药递交上市申请怎么用杠杆买股票。
241 10-28 20:0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